汉字 | 狼 |
释义 | 狼láng 名词。一种类似狗的能伤害人畜的野兽。性贪婪而凶猛。蒲松龄《狼》:“骨已尽矣,而两~之并驱如故。”《清稗类钞·冯婉贞》:“何异以孤羊投群~?” 【狼狈】传说狼狈是同类野兽,狼前脚长后脚短,狈前脚短后脚长,狼无狈不立,狈无狼不行,故“狼狈”连用为连绵字。 【狼顾】像狼那样回头看。狼性多疑,行走时常回头后顾,以防袭击。比喻人有后顾之忧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秦虽欲深入,则~,恐韩、魏之议其后也。”贾谊《论积贮疏》:“失时不雨,民且~。” 【狼藉】(lángjí)亦作“狼籍”。连绵词。 孙雍长,魏达纯 主编.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.北京:语文出版社.2005.第206页. |
随便看 |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4493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