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:

 

汉字
释义
    

❶ 名词。正义,符合道义的道德、行为或道理。《孟子·鱼我所欲也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,~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~者也。”班固《苏武传》:“武帝嘉其~,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。”用作状语,有“本着道义”“本着正义”的意思。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燕赵之君,始有远略,能守其土,~不赂秦。”又活用为动词,意为“讲信义”“合道义”。司马迁《鸿门宴》:“臣为韩王送沛公,沛公今事有急,亡去不~,不可不语。”
❷ 名词。气节,义气。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:“田横,齐之壮士耳,犹守~不辱。”高启《书博鸡事者》:“博鸡者以~闻东南。”
❸ 名词。道理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考悌之~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”
❹ 名词。恩情,情谊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吾已失恩~,会不相从许。”
❺ 名词。意义,意思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“举类迩而见~远。”陶渊明《移居》:“奇文共欣赏,疑~相与析。”

【义夫】讲义气的人。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吾,~也。”

【义郎】对人家儿子的美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不嫁~体,其往欲何云?”

【义士】有节操的人。班固《苏武传》:“嗟乎! ~!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!”


孙雍长,魏达纯 主编.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.北京:语文出版社.2005.第447页.
随便看

 
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4493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7 3:51: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