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:

 

汉字
释义
    

(一)yàn
❶ 动词。饱。桓宽《盐铁论·错币》:“或储百年之余,或不~糟糠也。”
❷ 动词。满足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姜氏何~之有?”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然则诸侯之地有限,暴秦之欲无~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。”【注意】
❶ 
❷ 两个义项后写作“饜”,今简化作“餍”。
❸ 动词。厌倦,厌恶,嫌弃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食不~精,脍不~细。”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山不~高,海不~深。”
❹ 动词。憎恶,厌烦。姜夔《扬州慢》:“自胡马窥江去后,废池乔木,犹~言兵。”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老年人常~事,少年人常喜事。”

(二)yā
❶ 动词。压,压住。这个意义后写作“壓”,今简化作“压”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孝文窦皇后》:“暮卧岸下百余人,岸崩,尽~杀卧者,少君独脱不死。”《汉书·五行志下之上》:“地震陇西,~四百余家。”
❷ 动词。倾复,压碎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黭然而雷击之,如墙~之。”(“黭然”,突然。“黭”,音yǎn)
❸ 动词。抑制,压制,镇压。《汉书·翼奉传》:“东~诸侯之权,西远羌胡之难。”
❹ 动词。堵塞。《荀子·修身》:“~其源,开其渎,江河可竭。”(“渎”,沟渠)
❺ 动词。符合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克~帝心。”(“克”,能)

【辨析】厌、恶。在“讨厌”的意义上,“厌”与“恶”是同义词。但“恶”含有“不喜欢”的意思,与“好”(hào)相对。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故名曰寤生,遂恶之。”“厌”有时含有“憎恶”的意思,与“喜”相对,比“恶”程度更深。厌、饱。在“饱足”“吃足”的意义上“厌”与“饱”是同义词。但“厌”字还经常用于抽象的“饱足”义,“饱”则只有“吃饱”义。“饱”字是不及物动词,一般不带宾语;“厌”字是及物动词,常带宾语。“饱”字可以用作状语,如“饱食终日”,“厌”字没有这种用法。


孙雍长,魏达纯 主编.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.北京:语文出版社.2005.第432-433页.
随便看

 
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4493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8/27 21:05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