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:

 

汉字
释义
    

❶ 语气词。用于句末,常与语气词“者”或副词“非”“乃”“诚”“必”等呼应,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语气。可不译。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:“陈涉者,阳城人~。”《孟子·齐桓晋文之事》:“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~。”干宝《干将莫邪》:“此乃勇士头~。”
❷ 语气词。相当于“的”“呢”“啊”。用于句末,表示解释或陈述的语气。《列子·愚公移山》:“子子孙孙,无穷匮~。”韩愈《师说》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~。”
❸ 语气词。相当于“吧”“啊”“呀”。用于句末,表示祈使、感叹的语气。《左传·烛之武退秦师》:“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还~。”袁枚《祭妹文》:“或人间长者先亡,可将身后托汝,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~!”
❹ 语气词。相当于“呢”“吗”。用于句末,常与疑问代词“何”“谁”等呼应,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。苏轼《教战守策》:“此其故何也?”《广东军务记· 三元里抗英》:“民生涂炭,百姓究何辜,何不幸而遭此茶毒~?”
❺ 语气词。相当于“啊”“呀”,或不译。用于句中或复句前一分句句末,表示停顿或舒缓的语气。韩愈《师说》:“师道之不传~久矣。”苏轼《石钟山记》:“是说~,人常疑之。”


孙雍长,魏达纯 主编.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.北京:语文出版社.2005.第440页.
随便看

 
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4493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8/29 1:25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