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亭 |
释义 | 亭tíng ❶ 名词。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地方,每五里设一短亭,十里设一长亭。柳永《雨霖铃》:“寒蝉凄切,对长~晚,骤雨初歇。”李白《菩萨蛮》:“何处是归程?长~连短~。” 【亭亭】耸立的样子。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~净植。”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:“庭有枇杷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~如盖矣。”(“盖”,车盖) 【亭午】正午。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》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自非~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 孙雍长,魏达纯 主编.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.北京:语文出版社.2005.第359页. |
随便看 |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4493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