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樂器。有兩種:一種有長柄,形似鐘而狹長,又名“丁寧”。古代作戰,以鉦鼓作爲進擊與退却的號令。擊鼓進軍,鳴鉦止兵。詩小雅采芑:“人伐鼓,陳師鞠旅。”毛傳:“鉦以静之,鼓以動之。”後漢書光武帝紀:“鼓之聲聞數百里。”文選漢張衡東京賦:“次和樹表,司鐸授。”一種形圓如銅鑼。宋蘇軾新城道中二首之一:“嶺上晴雲披絮帽,樹頭初日挂銅。”明方以智通雅樂器:“沙鑼﹑羯鼓皆外國樂器,而中國用之。鉦與鑼近,故用相代也。”
鐘體的上段。周禮考工記鳧氏:“于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,上謂之舞。”(于:鐘唇;鼓:于上受擊之處;舞:鐘體頂端。)
鉦:“丁寧”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34634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