逸1440⾡yìyit夷質切,入質,喻四。質部。 逃跑,逃逸。説文:“逸,失也。”左傳桓公八年:“隨師敗績,隨侯,鬬丹獲其戎車與其戎右少師。”杜預注:“逸,逃也。”韓非子外儲説右下:“彘出於竇中。”又爲奔逸,挣脱羈絆奔跑。國語晉語五:“馬不能止,三軍從之。”韋昭注:“逸,奔也。”吕氏春秋必己:“孔子行道而息,馬,食人之稼,野人取其馬。” 釋放。左傳成公十六年:“明日復戰。乃楚囚。”杜預注:“逸,縱也。”又襄公二十六年:“行歸者而楚囚,楚師宵潰。” 閒適,安逸。書無逸:“生則,不知稼穡之艱難。”國語吴語:“今大夫老,而又不自安恬,而處以念惡。”韋昭注:“逸,樂也。”又爲逸樂,放縱。書大禹謨:“罔遊于,罔淫于樂。”孔穎達疏:“逸謂縱體。”戰國策楚策四:“(君王)專淫侈靡,不顧國政,郢都必危矣。” 隱逸,隱退。論語堯曰:“興滅國,繼絶世,舉民,天下之民歸心焉。”楚辭遠遊:“離人羣而遁。” 超絶,超過一般。也作“軼”。三國魏曹植玄暢賦:“千載而流聲,超貴黎而度俗。”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:“亮少有羣之才,英霸之器。” 散失,亡失。也作“佚”。史記儒林列傳:“書得十餘篇,蓋尚書滋多於是矣。”後漢書儒林傳序:“探求闕文,補綴漏。” 過失。書盤庚上:“子亦拙謀,作乃。”僞孔傳:“逸,過也。”蔡沈集傳:“逸,過失也。”宋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:“以至仁宗﹑英宗,無有德。” 逃,逋,逸,遁。見“逃”字條。 逸:䭿軼![]() 佚:逸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