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名。説文:“芧,艸也。”即荆三稜,俗稱三稜草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:“鮮枝黄礫,蔣青薠。”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:“芧,三稜。”文選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作“苧”。
通“杼”。木名,櫟樹。莊子徐无鬼:“先生居山林,食栗。”又指櫟實,即橡子。莊子齊物論:“狙公賦。”釋文引司馬彪注:“橡子也。”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34634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