碩815⽯shuò(又讀 shí)常隻切,入昔,禪。鐸部。 大。易剥:“果不食,君子得輿。”詩豳風狼跋:“公孫膚,赤舄几几。”文選漢揚雄劇秦美新:“是以耆儒老,抱其書而遠遜。”劉良注:“碩,大也。大老,謂老儒也。”用作名詞,指學識淵博的大儒或德高望重之人。唐李商隱爲尚書渤海公舉人自代狀:“必資髦,方備次遷。” 深遠。漢班固典引:“既感群后之讜辭,又悉經五繇之慮矣。” 通“石”。段玉裁説文“碩”字注:“碩與石二字互相借。” 比喻牢不可破。文選三國魏阮瑀爲曹公作書與孫權:“忍絶王命,明棄交,實爲佞人所構會也。”李善注:“碩與石古字通。” 指容量單位。唐劉禹錫劉夢得集二〇謝恩賜粟麥表:“特放開成年青苗錢并賜斛㪷六萬。” 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云:“(碩叚借)爲蹠,易蹇:‘往蹇來。’按:謂跳躍也。” 按,説文碩字在頁部,云:“頭大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