踸踔雙聲聯緜字。也作“𧿒踔”﹑“趻踔”。
行走困難﹑遲滯,努力撑持的樣子。晉陸機文賦:“患挈瓶之屢空,病昌言之難屬,故踸踔於短垣,放庸音以足曲。”唐獨孤及癸卯歲赴南豐道中詩:“深泥駕疲牛,踸踔余何之?”
迅速滋長的樣子。楚辭漢東方朔七諫怨世:“蓬艾親入御於牀笫兮,馬蘭踸踔而日加。”王逸注:“踸踔,暴長貌也。”
按,説文無踸字,新附有之,云:“踸踔,行無常貌。”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34634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