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456⽊mòmat莫撥切,入末,明。月部。 樹梢。説文:“末,木上曰末。”左傳昭公十一年:“大必折。”吕氏春秋先己:“是故百仞之松,本傷於下而槁於上。”引申爲物的端﹑尾。孟子梁惠王上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,而不見輿薪。”又引申爲末尾,最後的。易繫辭下:“其當殷之世,周之盛德邪?”史記韓長孺傳:“非初不勁,力衰也。” 非根本的,不重要的事。論語子張:“抑也,本之則無。”淮南子泰族:“治之所以爲本者,仁義也;所以爲者,法度也。”又特指工商。吕氏春秋上農:“民舍本而事則不令。” 微小,淺薄。吕氏春秋精諭:“淺智者之所争則矣。”漢司馬遷報任安書:“嚮者僕常廁下大夫之列,陪外庭議。” 無。論語子罕:“雖欲從之,由也已。”邢昺疏:“末,無也。”漢書外戚傳序:“人能弘道,如命何?”顔師古注:“末,無也。” 粉末。説文:“麪,麥末也。”晉書鳩摩羅什傳:“乃以五色絲作繩結之,燒爲灰。”唐李白酬張司馬贈墨詩:“上黨碧松煙,夷陵丹砂。” 四肢。左傳昭公元年:“風淫疾,雨淫腹疾。”杜預注:“末,四支也。” 脊。淮南子地形:“其人面僂,脩頸卬行。”高誘注:“末,猶脊也。” 末,蔑,靡,無。四字都有“無”義。詩大雅板“喪亂蔑資”毛傳:“蔑,無也。”爾雅釋言:“靡,無也。”四字都是明母,蔑﹑末,月部叠韻,無﹑靡,魚歌通轉,靡﹑蔑,歌月對轉。 末𥽘䴲:麪![]() 無:莫無:靡靡:蔑蔑:末蔑:未勿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