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汉字:

 

汉字
释义
    

❶ 动词。尽,结束,终了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言未~,有笑于列者曰:‘先生欺余哉!’”
❷ 副词。……之后,已经。《左传·曹刿论战》:“~克,公问其故。”《论语·季氏将伐颛臾》:“~来之,则安之。”
❸ 副词。不久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~,荣公为卿士。”
❹ 副词。完全,全都。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:“楚人~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。”
❺ 连词。引出推论的前提,既然。沈括《雁荡山》:“~非挺出地上,则为深谷林莽所蔽,故古人未见。”梁启超《谭嗣同》:“捕者~不至,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,与余相见。”
❻ 连词。与“且、亦,又”等词呼应,表示两种情况都存在。《孙子·谋攻》:“三军~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”李渔《芙蕖》:“有风~作飘飖之态,无风亦呈袅娜之姿。”

【既而】不久。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~以吴民之乱请于朝。”林嗣环《口技》:“~儿醒,大啼。”

【既往】从前,过去的事。梁启超《少年中国说》:“老年人常思~,少年人常思将来。”

【既已】已经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公输盘曰:‘不可,吾~言之王矣。’”《战国策·荆轲刺秦王》:“~无可奈何,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,函封之。”

【辨析】既、已。在“已经”的意义上,“既”“已”是同义词,但其间也存在用法上的差别:“已”多独用,而“既”则多用在与下文发生关系的地方,一般不独立使用。如“已然”表示“事情已经如此”,语意已完;“既然”表示“在事情已经如此的前提下如何如何”,语意未完。


孙雍长,魏达纯 主编.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.北京:语文出版社.2005.第143-144页.
随便看

 

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(文言文、八股文、诗歌、词典)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拼音、笔画、笔顺、词性及详细解释,共计4493字词,是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3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4/27 3:26:09